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一)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一、对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把握达到认识的新高度

习近平从意识形态工作定位、形势、任务、立场及主体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意蕴深邃的意识形态工作“五论”,重点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定位论:“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  这一论断有两层深刻意涵:一是旗帜鲜明指出“极端重要”性,它在习近平论诸多重要工作时具有唯一性,也彰显主体强烈的重视程度。二是联系经济建设的地位来阐述,隐性强调意识形态的基本职责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个“事关”集中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2] 从内部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意识形态的有力保障。习近平用“六个如何”概括了我们党面临的特殊难题,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指明了努力方向。“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3] 我们要解决好六个大党独有难题,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从外部看,美西方愈演愈烈的遏制、打压及渗透需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各种敌对势力以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个突破口,极力宣扬所谓“普世价值”,“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4]。从历史看,颠覆性失败和挫折往往来自意识形态防线的失守。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惨痛教训,并指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想信念荡然无存。

第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5]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国家的稳定性与政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社会水泥”作用的发挥。因为,思想领域的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难以守住。习近平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6] 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成果必然难以得到维护与巩固。国家的稳定、政权的安全建立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之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7]

第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处理的好坏是直接关系这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核心变量之一,我国历史上的元朝与苏联解体便是明证。对此,习近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多次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并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决定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强度决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

2. 形势论:“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

科学研判形势,准确制定策略,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9] 新时代党中央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已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一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有效扭转了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二是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方面面。三是社会舆论氛围总体积极向上。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卓有成效、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也不断增强,社会舆论总体呈现出积极、清朗的态势,社会心态主流健康、向上向好。

尖锐复杂的斗争仍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特征。一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多种社会思潮交锋激烈。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克难期,社会矛盾交织,涌现出多种社会思潮,市场经济逐利的内在属性不可避免地衍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二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各种新型风险不断涌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媒体权威、市场的逐利性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加强网络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三是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提升,但西强我弱的局势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10],国际话语权构建仍然任务艰巨。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3. 任务论:“两个巩固”统领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习近平将意识形态工作在任务层面上划分为“根本任务”和“使命任务”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的任务共同构成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体系。

一方面是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本任务的提出,最早见于习近平“8⋅19”讲话。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以强调。另一方面是使命任务。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1]。“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聚民心”就是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凝聚人心;“育新人”就是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兴文化”就是要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形象”就是要真实、全面、立体地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4. 主体论:“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发挥好各责任主体的职能,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及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要坚持各级党委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质就是坚持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12]。各级党委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只有各级党委牢牢履行好职责,才能做到有效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要做到宣传思想部门守土有责。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主力军,要发现宣传领域相关单位在当今市场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对社会中流行的错误思潮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批驳,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要全面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5. 立场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性就是最大的德”[13]。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14] 必须始终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二是要注重人民性。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普及都必然依托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三是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确保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有效避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重视党的领导,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以此来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