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二)
来源 : 理论视野
发布时间 : 2025-05-16
浏览次数 : 653
|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二、对意识形态工作环节掌控实现方法的新突破 习近平在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基础上,锚定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强调制度守正、理论开新、舆论强基、网络固本、育新培元,侧重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意识形态之“正”特指方向、道路、性质、立场正确,守正即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习近平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5],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处于的战略地位实事求是地凸显出来,正逢其时。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凝心聚魂。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追责机制,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风险挑战,要进一步推动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制度、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有效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旗帜鲜明同各类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干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待错误思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抗各类错误思潮,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2. 开新: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开新”体现了对创新和变革的积极追求,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和接纳态度。习近平曾警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6] 面对紧迫的形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势在必行。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理论武装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能让真理坚定群众信仰。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坚持好“两个结合”,其次要运用好“六个坚持”。三是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构建起来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点要聚焦于“自主”,要用中国的方法、中国的道理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四是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风问题。学风问题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不仅要将软约束与硬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还需严谨治学,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3. 强基: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新闻舆论具有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性任务。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需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需要坚守的观念。面对当前西方媒体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宣扬错误观念,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用好马克思主义“望远镜”与“显微镜”,用镜头和话筒记录客观真相,用手中的笔击退错误思潮侵袭。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全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无处不在,导致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挑战。有效应对挑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提升主流媒体“四力”,让积极的、正向的思想舆论不断扩大,形成主流舆论新格局。三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内容,不断壮大主流声音。要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和水平,用彻底的学理分析来回应人、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人、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人。只有主旋律越高昂,意识形态阵地才能越发牢固。 4. 固本: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建设风清气正网络空间 “固本”意为“巩固根本”。网络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能否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一是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网络生态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法治化建设是必由之路。以法律为准绳,精准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各种信息内容和网络行为的界限,维护网络安全,二是积极推动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网络技术是网络生态和网络文明的技术保障,赋能其发展进步。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蕴含着不确定性,可能将网络安全置于风险和挑战之中。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要“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17]。还要加快“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18],弥合因“信息茧房”“信息孤岛”对网络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三是加快健全综合治理体系,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点在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压实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平台自身要加强自律,同时还应实现多主体参与治理,并形成综合治网格局。也只有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才能更好维护网络生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5. 培元:指明“四个服务”发展方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培元意即培育事物发展所需的后备力量与核心因素。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高校学生是教育引导的重点人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等重大任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旗帜鲜明提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9]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各级党委全面统筹、协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督促问责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与督导体系,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三是将“四个坚持不懈”统一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应用“四个坚持不懈”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20] 以此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培训报名
联系电话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